语音播报
“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而谁控制了粮食 ,就控制了人类 。” 美前国务卿基辛的这句话 ,是对粮战的最佳注解。
作者 | 刘强 日本名古屋大学
全球新冠疫情正在加剧蔓延,为防止疫情境外输入 ,各地都在严防死守。2020年3月16日,在纷杂的疫情报道中闪过一条消息:天津海关所属的新港海关在一批由美国入境的78. 93吨燕麦种子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豚草 。
这是中国口岸第一次在燕麦种子中检出这种有害生物,看似不起眼的新闻 ,却让所有粮农战线的人们狠狠捏了把汗。
天津海关在入境美国燕麦种子(上)中检出生物豚草(下) | 中国海关总署 ,2020年3月
豚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世界性恶草 。它们的生命力极强 ,会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此次进境燕麦种子批次量大 ,豚草种子很容易随其贸易流通,一旦和其他作物混合播种 ,极有可能抢占作物生长空间,造成粮食大幅减产,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此次中国海关及时检出豚草 ,可以说是提前阻止了一起农业疫情 ,扎实工作赢得称赞 。同时也提醒我们 ,疫情当前,不仅是入境人员,货物检疫也同样不能放松 。
疫情之下,虽然我国的粮食储备丰富 ,但粮食进口从未停止 ,这次豚草事件也引起很多人对中国进口粮的好奇 。
为什么一定要进口?进口粮在我国粮食供应结构里处于什么地位?疫情等突发事件对国际粮贸有何影响?国家如何长远保障未来粮食安全?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
进口,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先说我国粮食供应结构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 。每天十四亿人的一日三餐 ,对农产品的总消费量极其惊人,政府也一向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全面取消农业税 、修建大量农业水利工程、提供农业生产补贴、粮食保价收购 、牢守18亿亩耕地红线等 ,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
2019年 ,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 ,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 ,水稻、小麦 、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自2010年以来就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人均已超过474公斤(每年),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也从“有啥吃啥”的窘迫,升级到了“吃啥有啥”的自在 。泰国的香米,俄罗斯的小麦 ,巴西的大豆……,纷纷登上国人餐桌 。国人对世界各地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变得如饥似渴 。
据海关总署统计 ,我国现在每年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 ,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85%,2017年 ,我国进口大豆9500多万吨 ,占年度全球进口总量的60%左右 。
此外 ,随着国人饮食结构改变 ,酒水、肉制品等的消费逐年增长 ,对我国的发酵用粮 、饲料用粮等工业粮的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口粮自给的前提下,适时扩大工业粮进口显得尤为紧迫。加上国内外粮食存在明显价差 ,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粮油的主要进口国 。
2017年 ,我国高粱进口量达到506万吨,排世界第一;油菜籽进口475万吨 ,排世界第一;大麦进口886万吨 ,占世界第二 。按当前粮油进口态势 ,预计2020年我国粮食总进口量仍将超亿吨 。
物质丰富带来饮食结构变化,对粮食供应也提出了新要求 | 网络
粮战,和四大粮商无声的较量
面对澎湃的进口需求和可期的增长潜力,众多国际粮贸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争相把持中国这一东方聚宝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号称“ABCD”的国际四大粮商 :美国ADM 、美国邦吉 、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 。
过去数年 ,四大巨头凭借其在农业育种、农药化肥生产销售、粮油作物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绝对优势 ,在全球攻城略地 ,以收购、整合 、重组等方式进入并控制了美欧洲等地区的粮油市场,牢牢把握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
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如何渗透并蚕食中国粮油市场 ,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以2008年左右的国际主粮价格暴涨为例 。事情起因是2006年开始,接连两年的极端气候等因素 ,导致世界粮食大面积欠收 。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国际粮油资本,竟开始反向炒作玉米等粮食制造乙醇汽油 ,企图大幅哄抬粮价,人为制造世界饥荒。一直到2008年,中国刚经历汶川地震 ,又在夏天成功举办奥运会 ,正是悲喜交加的时刻 ,国际粮油市场在资本操作下却更加波诡云谲 :大米价格在不到一年之内 ,被炒到之前4倍多 ;大豆及周边原料价格也被带着疯涨 ,并进一步引发下游生猪价格疯涨 。
面对严峻的价格调控压力,中国政府下令中储粮持续向市场投放粮食库存,以免国民生计受到过重冲击 。而在中国大规模抛储之初,国际粮商资本还想着囤货居奇 、一举拿下中国的粮油定价权 ,于是疯狂地全盘买进 。但不久之后他们逐渐意识到 ,中国的抛储粮源几乎源源不断 。双方拉锯直到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 ,世界粮价彻底崩盘 。一时间 ,各路国际粮油炒作资本在中国被迫高位接盘,狠狠碰了一鼻子灰 ,意兴阑珊而归。
自此之后十多年过去,中国主粮价格再未出现这样暴涨暴跌的局面 。面对虎视眈眈的跨国粮食集团,中国政府始终积极稳健地推动以中储粮为核心的各类粮仓建设 ,以应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粮贸较量 。而粮食战争也从未结束 ,就在眼下,四大粮商还是掌握着我国进口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货源供应和定价权 。如何更稳地端住国人饭碗,仍旧是个长期议题。
ABCD四大国际粮商 | 作者整理
出海 ,为人为己遍耕天下良田
脱胎于农耕文明,中国的粮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仅在境内流通,直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才全面融入全球粮食产业链。当前全球粮食市场已形成最重要的两大块 :美国和中国。两者的进出口规模大致代表了全球粮食流动面貌 。
目前 ,世界粮食年均总产量约25亿吨 ,中国产量6.0~6.5亿吨 ,进口超过1亿吨,美国粮食年均产量约5.2亿吨 ,出口1~2亿吨 。长期以来,美国粮食出口量占全世界粮食贸易的一半以上(虽然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下滑)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虽然粮储充足 、口粮完全自给 ,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面对这种复杂的供需局面 ,中国对境内粮食行业进行了积极整合,不仅在国内与西方跨国粮食集团展开博弈,也主动走出国门和国际粮商进行竞争。在政府支持下,中国粮企一边频频出手 ,收购尼德拉 、来宝等老牌国际粮企 ,打通国际“走廊”,一边积极布局,开拓海外耕地种植 ,力图绕开国际粮食贸易商获得稳定粮源 。
和西方跨国集团追求极致利润 、以邻为壑的零和思路不同 ,中国粮企更重视合作共赢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许多国家和民众的欢迎 ,加上我国规模巨大的本土粮食生产能力,形成了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竞争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亦逐年见长 ,从2003年的每年0.81亿美元 ,增长到2015年的25.72亿美元 。2015年底 ,对外投资历史总额达到114.76亿美元 。
同时 ,中国粮企还在非洲、俄罗斯、乌克兰 、阿根廷等地不断开拓农业生产基地,利用境外资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支持。2017年,非洲莫桑比克 、塞内加尔等国粮食短缺,西方跨国粮食集团直接坐地起价 ,中粮集团接到当地政府报告之后 ,紧急向非洲提供超过6万吨大米,顺利缓解了当地粮食危机,平抑了粮价 。这是中国出海耕田成效的最好注解 。
说起来 ,中国本土农业的自然禀赋并不算好 ,光热条件 、人均耕地和用水都非常紧张 。但过去几十年 ,中国不仅在经济体量上获得惊人发展,并且凭借着中国人民的聪慧勤劳 ,政府勇担重责,一路步步为营,最终实现了“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成功养活21%的人口” ,将“食不果腹”和“受制于人”锁入历史 。
但与此同时 ,在世界上的其他许多地区 ,吃饱穿暖仍旧是一种奢求。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中国人对于饥饿的群体记忆太深刻 ,太知道饥寒交迫的痛苦和绝望 。
我们积极开发先进农业技术,让沙漠变良田 ,让作物高产 ,让虫害销匿 ,目的不仅是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 ,也相信这些文明成果能惠及那些仍在饥困中的人 ,为解决全人类饥饿问题做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