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2012年12月12日
摘要 :
本文主要对我国失业问题的表现及其对策进行阐述。失业 ,对人的一生来说 ,它可能是最悲催的经济事件,因为大多数人都必须依靠就业劳动获取收入来维持生活 。重要的是 ,人们能从工作中获得金钱之余 ,还能通过工作融入社会 ,在社会中用自己的实力获得个人成就感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的不景气 ,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失业成为了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失业率也大幅增加,因此 ,创造就业机会成为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失业问题 ,是正确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正确制定就业政策的出发点 。
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2008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2%,为近3年来最高水平 。12月的第二个星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它的第十七个《社会蓝皮书》。大量的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6%,比官方一般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字高约一倍 。大学生的失业率达到12%多 ,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年末 ,人保部监测的513家企业,岗位年净流失达8.05%,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专家认为 ,2008年开始的失业率提高 ,是由于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的周期性失业现象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第一次周期性失业 。同时 ,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劳动力缺乏流动性 ,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造成的失业)交织,就业问题异常复杂 。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因素
目前存在的不利于扩大就业的因素主要有 :
(一)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 ,经济增长会扩大就业,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增长率偏低现象长期并存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弱化倾向。目前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仅约为0.1 。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有减弱的趋势 。再加上我国单位GDP中的工资比重 、国民收入中的居民收入比重偏低,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居民消费不足,影响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 ,从而影响就业增长。以往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强 ,在出口大幅滑坡的情况下 ,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因此,应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以及政策出发点等方面 ,注重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
(二)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适应 。近年来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二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 ,逐步成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部分 。目前 ,这两大群体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的问题都很突出 。大学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相脱节 ,致使一些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低 ,创业能力也较差 ,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智力型 、技能型转变 。但我国“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较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及其质量 。
(三)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导致许多地区教育水平及其底下 ,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质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思维创新的发展 ,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 。着导致失业率的急速增加 ,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张和完善 ,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四)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 ,导致劳动力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效率较低,成为扩大就业的制约因素。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落后且与城市劳动力市场不对接 ,增加了农民转移就业的难度和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发达 ,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 、信息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就业政策覆盖范围窄 、落实不到位 ,一些地方出台地方就业保护政策措施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和创业活动。
三关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制度基础。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还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完善和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有关就业的法律政策 。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人才结构。经济危机之后新的经济繁荣是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形成的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时,谁按照产业升级的要求优化人才结构 ,谁就能在随后的繁荣时期抓住机遇 。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政府部门有必要做好人才教育和培训的统筹规划 ,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调整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三)鼓励人们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我国 ,目前1人创业一般可以带动5人就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创业带动就业 ,既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也要出台力度更大的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 。具体包括 :一是为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比如 ,成立专门机构对创业活动进行指导、服务和帮助;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取消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等。二是尽快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扶持 、税收优惠 、金融支持以及创业培训 、创业服务等。近年来 ,我国已出台不少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通过有效机制将其落到实处 。三是针对高校毕业生 、农民工等不同创业群体出台有差异性的扶持政策,满足不同群体的创业需求 。
(四)加强就业保障制度的建设,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权益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不断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不断完善劳动法,不断健全劳动保障制度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008年以来 ,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 ,比去年增长66.7% 。专家指出 ,这些政策出手快 、力度大 ,组合性强,统筹兼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4%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正在逐步得到化解 ,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以及往后的就业形势都会保持平衡并持续向好。
参考文献:
1.现代金融报 ,2009.05
2.中国财经网,2009.04
3.《经济日报》2009
4.腾讯财经;《中国日报》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