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高电位的发展
高电位疗法又被称作高压静电疗法,是物理治疗中最古老的一种电疗法。早在18世纪中期 ,欧美医生即使用静电治疗疾病,但由于仪器笨重 、使用条件限制多 ,应用不便;同时各种新的电疗仪器、电疗方法相继出现 ,静电治疗逐渐为其他电疗方法所代替 。上世纪中期,技术性能较好的电子管式高压静电治疗仪问世,我国一些医院于50年代引进前苏联Aφ系列静电治疗机开展静电治疗法,其后国内也先后研制、生产了高压 、低压静电治疗仪 ,遂使这一古老的治疗方法又发挥出它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生产的高周波(静电)治疗设备更为轻便 、操作简单 ,受到医 、患人员的欢迎。 电位治疗仪的发展简史 高电位治疗仪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他有着一段很长的发展历史: 利用高电位高压静电场作用于人体,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静电疗法,亦称富兰克林电疗法 ,它是因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而得名。1752年 ,富兰克林先生在雷雨交加中 ,通过放飞一种绢制的风筝 ,将雷电收集至一种特制的瓶内 ,从而证明了雷就是电,并以此“电”来治疗自己的痛风病 。同时指出 ,在地球与宇宙的空间内 ,存在着一种没有电流的高电压在流动的特殊环境――自然界静电场 。之后,他改装德国制的摩擦电机 ,通上性能良好的发电机 ,将人体置于此电场内 ,对风湿病 、神经痛及其他疾病均有很好疗效 。便从此展开静电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 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里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对《高压静电疗法》的研发工作持续进行 。通过将微分子生物学 、宇宙医学、电子学成果紧密结合 ,以人体与宇宙电场的关系为基础,从提高身体特有生理电位,来改善体质的理论为出发点,开发研制出系列高科技静电治疗产品 。 1864年 ,霍乐兹.托普拉发明出了感应机之后,杰姆百斯特又将其改造成了原始的静电治疗仪。这种治疗法就是将患者放置与大地绝缘的台子上,利用感应起电机将输出功率的一端接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全身而产生负荷,从而进行治疗 。 1928年,日本医学博士原敏之看到 :德国医学杂志发表了长期生活在高压线下的人发病率低 、农作物生长旺盛且丰收的报道后,研制出应用于结核病临床治疗的交流高压静电治疗器,当时被称为“健康电离子电极”,l936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高田莳开发出负高压静电治疗仪 。 高电位治疗仪 ,当初只是作为医院使用为前提而开发的 ,只有专家才能够了解和使用这类产品。后来根据众多医生的建议 ,在许多厂家对其安全性能及效果方面不断进行开发的同时,作为家庭型治疗仪的建议和申请 ,得到了众多国家各监督部门的批准和认可 ,使高电位疗法从医院步入了家庭 。时至今日 ,在台湾,电位健康法被誉为现代保健之王 ;在日本、韩国,三分之一的家庭已经拥有,6000多家医院已经配备;在中国虽然刚起步 ,但也因低频电场治疗仪卓越的功效和不断焕发出的迷人光彩,越来越受到白领及中老年人的重视 。 现今应用比较广泛的低频电场治疗仪(电位治疗仪) ,安全性稳定 ,小型化设计 ,应用便捷 ,在低频电场治疗仪(电位治疗仪)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领域 。将一般交流电经尖端高科技处理之后,给予处于绝缘状态下的人体以交流电位 ,使人体周围产生交流高压电场 。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人体各个部位产生极其细微的振动,各组织器官的不平衡得到充分调整 ,各细胞产生与电流周期相适应的配向运动 ,细胞间的凝聚力趋向缓和,细胞内外液体 ,主要是体液中的矿物质离子(钾、钠、磷 、镁、钙离子等) ,按照正常值重新分配(离子效果) 。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锰离子、磷离子的减少,肌肉 、心肌细胞活性提高,收缩有力 ;骨骼疾病得到改善 ,消除疲劳 ,精力旺盛 。由于细胞活动电位的提高,体液PH值由酸性转向弱碱性(pH=7.35-7.45),血液中漂浮的红血球 、白血球和其他物质 ,因所带电位的提高 ,对血液中的氢离子(H- 、H+)起到调节作用,使人体固有的自然治愈力机能得到提高。微量的电源能介入神经,最后传入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中枢--下丘脑,使其获得新的活力 。
文章来源 :http://www.gaodianwei.com.cn/news.asp?id=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