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二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
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
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
了解我国农业的辉煌成就和农业问题的紧迫性 。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难点 :
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
四 、教学方法 :
读图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5、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
提问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那些?
学生:自然方面 :气候(光照 ,热量 ,降水) ,土壤,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方面 :市场 ,交通 ,劳动力,政策 ,机械 ,科技
提问2:按生产对象不同 ,农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学生: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教师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农业中的种植业。
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四幅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
提问 :看47页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
学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 ,说明水稻种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
学生 :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提问:这些气候有什么共同点?
提问后讲解水稻习性 。
总结 :水稻种植需要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练习巩固:
讨论1 :英国是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讨论2: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水稻吗?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分析水稻种植业地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势低平 。
提问 :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 ,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 :人口稠密。
讨论:季风水田种植区人口稠密的意义?
教师主要从劳动力,粮食需求方面来说明 。
教师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讲解:
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
本区人口稠密 ,地少人多,所以小农经营 ;
地少人多 ,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 ;
地少人多,每家的总产量不高,农民将大部分收获粮食自用 ,所以商品率低;
季风区为主,降水年际变化大,所以水利工程量大 ;
板书设计: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 、主要农作物
2 、分布
3 、区位条件
4 、主要特点
随堂练习
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
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 )
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3.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4.“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 、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5.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改变( )
A.传统经验 、精耕细作 、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 、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
第二课时
二 、商品谷物农业
1 、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 、澳大利亚、俄罗斯 、乌克兰等 。
2、农作物 :小麦 、玉米
(学生活动)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 、特征 :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 ,这类农场我国西北 、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 ,自身消费少 ,生产效率高 ,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 ;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 ,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 、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 。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 ,要抓住关键特征 ,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 ,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
(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
(2) 、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 、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 ,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
(4) 、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
总结归纳:
一、美国成为世界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利于作物生长 、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 :①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 、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
集散便利 、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 :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 、化学化 ,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 ,免费提供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二、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等 。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探究)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
板书设计 :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 、商品谷物农业
1 、分布地区 :
2、特征: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
3、农作物 :小麦 、玉米
4、区位条件
随堂练习:
长期以来 ,上海市郊种植业以粮食 、棉花、油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很大比重 。2001年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 ,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达到1:1 ,产值之比达到1 :3 ,农民增收4.2亿元 。据此完成3~4题 。
1.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工业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2.现在 ,上海市郊农业已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 、出口蔬菜 、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 ,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我国加入WTO后 ,农业面临挑战。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占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 ,回答3~5题。
3.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
产品是( )
A.油料B.水产品
C.粮棉D.水果
4.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冲击严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农药化肥 、机械化设备过多 ,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 ,产品品质较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 ,购买力太强 ,造成价格升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近年来,北京冬季市场上出现大量反季节蔬菜和南方瓜果多来自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栅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过去农民冬闲,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B.冬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条件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弱化了农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D.反季节蔬菜投放市场只有社会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
【教学反思】
通过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 ,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运用农业区位原理解决分析实际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 ,这是这一章的核心 ,应加大培养的力度 。
。